<

精选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吗126句)

情感句子 编辑:
导读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1、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 (1)、《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

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1、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

(1)、《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前 言------“春生夏长”张大拙写意花鸟画展

(4)、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兼有史笔与文笔之长,章学诚七实三虚的直感,可为定评。罗贯中以讲史为主,以警世为用,所以读《三国演义》,不带几分历史眼光,以戏说观之,则不得要领。同理,正说三国,如果以《三国演义》为靶子,以戏说眼光看演义,同样犯错误。

(5)、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6)、《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把***的人心推入黑暗的深渊,使***人原是非常纯朴、非常平和的心灵发生变形、变态、变质,变得愈来愈可怕。——刘再复

(7)、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他父亲办事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惩罚了他父亲。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郁郁成疾,终于一病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为此,陈寿一家认为是诸葛亮使他们落到这步田地,心中十分怨恨。

(8)、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9)、可正史中的二人真的如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羸弱吗?非也,文丑其人在官渡之战中屡屡击溃曹军,在一次抢夺辎重时,曹操以五百兵力杀了个回马枪,文丑军顿时乱作一团,文丑其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10)、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11)、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12)、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法国、俄国等许多***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

(13)、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4)、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15)、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16)、铁链女的铁链是一个象征,从一片主流世界之外的沼泽中探出头来,逐渐拉出铁链下触目惊心的长长的***疮。

(17)、公元200年,这一年天下风云巨变,首先在北方,实力最强的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一带展开决战,而《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的事迹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18)、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9)、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从中看出:吕布曾经两败于孙坚。

(20)、而历史上更没有记载过他与诸葛亮有过任何直接冲突,周瑜是在征讨曹仁时中***箭而亡,与诸葛亮并无关系。

2、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1)、草船借箭: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2)、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3)、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4)、至于“高平陵之变”,那时的司马懿确实成为四朝老臣,但在曹芳刚即位时,他还是本本分分地做着魏臣,直到后来大将军曹爽不断对其刁难,***得年近六十的司马懿露出狼子野心来,血洗了曹氏一门。

(5)、到后来所谓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其实蜀汉军队在诸葛亮率领下真正到达祁山的,只有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而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便在五丈原病逝,没有“六出祁山”一说。

(6)、西游记是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时候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玄奘看到经书里有很多错误,等他取经回来时人们都很惊讶,因为去天竺很远,而且他还活着回来了,后人以他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西游记》的大致来源,后来吴承恩先生利用前人的经验又加了一些内容。认为西去路上艰难重重,肯定是有神仙在帮他所以就有一些神仙在里面。元末明初的时候,***混乱,人们纷纷揭杆起义于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当时社会情况的 反应。

(7)、《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金庸

(8)、糜夫人伤重跳井***、赵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赵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9)、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1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曹操是权***的化身,这几个人物虚构较多。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现在有人做了文本对照的计量分析,有63%言之有据。

(11)、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12)、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13)、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14)、《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15)、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

(16)、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17)、长坂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赵云只是三义写成,实则战功平平。五虎将?苦果苦吧。

(18)、在《三国志》中记载道:“先主备,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善交天下豪杰”,可以据此判断,刘备属于那种刚毅有大志但又带一点木讷的人。对于他的外表,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都记载他是一个大耳朵,长手的人。

(19)、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

(20)、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3、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吗

(1)、(6)廖立∶在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2)、今年是虎年,某些人类的狠***,连老虎都要惊呆!

(3)、========================================================

(4)、王学泰先生说得很对,这些人的行为都脱离了***正常的、主流的伦理价值体系(不仅是脱离了***的主流,而且是世界的主流)。但王先生把这类道德异化的人群只限定为“江湖游民”阶层却是片面的。其实一个人群并不一定要变成社会脱序的游民,才会发生道德异化。即使是老老实实、世代固居的“石民”,只要他们处在极端封闭、偏狭、贫穷、闭塞中,他们的道德与是非观念也会发生异化,会形成一种只属于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我用异化这个词未必准确,因为他们可能一直都是这样,不曾变过。他们的这套价值体系与外面主流世界格格不入,但在他们的村庄里却人人都认同。***所谓几千年文明,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闭塞的土地产生过太多教化影响。这在我前不久的文章“凡是封闭的地方都具有反社会性”中有论及。

(5)、对于《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情节的虚构,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

(6)、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7)、《三国演义》用了极大的张力去表现历史人物和历史趋势,英雄豪杰的主观能动与历史客观规律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对立性,双方有时候是撕扯的。

(8)、实乃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9)、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10)、显然,这些人根本没有把这些女人当妻子看待,因为他们就没把她们当人看待!这些人的禽兽行径,你用儒家伦理——妻子是家庭中重要一伦去要求他们,去评析他们,简直是天真、笑话!因为他们连普遍的人性、良知、人伦道德都已经丧失。21世纪的今天,还在上演这种惨绝人寰、人神共愤、丑***不堪的事情,那么在遥远的汉末三国乱世,就没有这种买卖女人,把女人当牲口,当生育机器的事情?

(11)、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12)、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

(13)、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14)、“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

(15)、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16)、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7)、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18)、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19)、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诸葛亮,建安十二年才出山。

(20)、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卓的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再说那时他们三人只是兵长,根本也就没有资格且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实为孙坚所击退。

4、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1)、赤壁之战后,进入到三国故事的中期,这一时期的主角可以说完完全全属于周瑜一人,历史上的周瑜器量广大、以谦虚闻名,并不像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小肚鸡肠。

(2)、我一直十分激赏王学泰先生的观点。直到最近丰县铁链女事发,爆出***偏远农村拐卖妇女触目惊心的重重黑幕,我开始对《三国演义》里刘安杀妻这段故事有了新的看法,我忽然觉得这未必是江湖艺人强***古人意志,想想至今那许多被拐卖的妇女不被当人看,那么在遥远的东汉末年,“杀妻供主”这种事如果分析起来,并非不可能。

(3)、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5)、对于刘、关、张三人相识,是刘备在汉末为讨伐黄巾军而拉起的义军,关羽、张飞则是义军中的兵卒。但刘备为人宽仁,三人很快便建立了亲如兄弟般的感情,而“桃园三结义”则是《三国演义》完完全全虚构的场景。

(6)、而当官渡之战尘埃落定之后,曹操已经成为大汉天地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刘备与关羽、张飞此时还在新野小城,看不到希望。

(7)、而司马懿死后,三国的局势也如演义开篇所讲的那样,分久必合,天下一统已成大势,在司马氏三代人的努力下,晋朝建立,终于在公元280年结束了这近百年生灵涂炭的乱世,还给天下一个暂且安定的太平……

(8)、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有借鉴的实际意义。但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完整,往往有细节的虚构,并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以突出作者所要宣扬的精神。

(9)、听一段传奇,讲一场经典,欢迎来到台台说历史。

(10)、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人们看见陈寿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常常陷入沉思。大家都很奇怪: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11)、演义:刘备徐州兵败,关羽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下落后,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在古城三兄弟聚义。

(12)、第四个人就是张仲景。张仲景的名字就像活招牌一样,应该不用多说,大家就知道他曾经做出的贡献。张仲景正生活在东汉末年,那个时候到处给人治病,名头很大。但是"三国演义"里面却从没有提及张仲景。甚至还有人怀疑,张仲景此人是不是虚构的?

(13)、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演本末倒置,且“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14)、实际生活似乎不大可能如此,但这一改天换地的君臣相遇,如此这般才能见其不同凡响,使人深信不疑。

(15)、第二个就是陈寿。估计大家看完整部"三国演义"也记找不出这个人的名字,这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出现在书中。虽然没有在书中出现,但是他对这部小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就是他整理了三国时期很多的史料,后来的"三国演义"还是根据他编写的史料整理成了故事,否则大家可能还看不到"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呢!

(16)、《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17)、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

(18)、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19)、第一个就是良匠。听他这个名字,好像是个工匠。确实如此,他的身份正是一名铁匠,不过,不是一名普通的铁匠。说起他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说出来他铸造出来兵器,估计没人不知道!因为当时著名的青龙偃月刀,就是出自他的手中。死在这把宝刀下的人,数都数不过来。书中虽然没有提及此人的本领,但从这把宝刀就可以看出他的水平高低。

(20)、《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还是假的

(1)、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法国、俄国等许多***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

(2)、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3)、猎户刘安平时对他所谓的“妻子”想必没少虐待。只有一贯不把“妻子”当人对待,才能在贵客到来时,把“杀妻待客”做得那么顺手而来。这个猎户虽然没有人性,却很“爱国”、爱大汉。毕竟表现爱国、忠义能让他平时没有人性的形象翻盘,而且做起来一点不难,只需发挥他一贯的没人性就可以了,何乐不为?果然,他感动了刘备,不是真实的刘备,而是那个说出过“妻子如衣服”的刘备(王学泰指出这是标准的游民价值观)。

(4)、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5)、而《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第一位谋士徐庶所指挥的“火烧博望坡”之战,实则是刘备本人指挥的,与徐庶并无关系。

(6)、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张郃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7)、关羽死了,还不罢不休,追吕蒙之命,惊破曹操之胆,这当中其实寄托了作者的不甘。而对于曹操的死,则未免有微词,一方面肯定曹操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又说:“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8)、《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只好退兵。

(9)、《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牛津大学。

(10)、连环计:史载有貂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牛津大学。

(12)、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并无记载,但裴松之注引《世语》说:“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看来历史真的很残酷。

(13)、要说三国故事最开始的大反派董卓,正史中他的性情也正如小说中一样残忍暴虐,但他并不像后世人所编撰的那样是个不懂打仗的胖子。恰恰相反,董卓在当时是一个能力卓越的军事将领,不仅具有指挥才能,他个人也是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人教社版《出师表》‘’(南阳)东汉郡名……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那么‘’隆中‘’如今在哪里?人教社《隆中对》注释给出了答案:‘’隆中,地名。一说在今湖北襄阳,一说在今河南南阳。‘’

(16)、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7)、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

(18)、例如诸葛亮有北伐的壮志豪情,却饮恨以终。即使是取得了成功,却转眼成为陈迹,即“是非成败转头空”,当下的光鲜成为他日的故迹,也叫人悲从中来。

(19)、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20)、《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大家都很熟悉,可并非谁都知道:它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所以《三国演义》的全名叫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写作《三国志》的,是晋朝杰出的史学家陈寿。他写《三国志》的过程中,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

(1)、由于“凡三往,乃见”这一大前提史实是真实的,其中的细节描写不过是遥情想象,这等虚构,不是子虚,而恰恰是补充了史实,因此,它不是虚构,而是艺术真实,补充了被史料省略了的实际上理应发生的事实,只是略显夸张而已。

(2)、反过来,另一种偏向,研究历史,正说历史,也不能不研究《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否则会把《三国演义》看成戏说历史。正说三国历史,就要处处批《三国演义》,同样是一个大错误。

(3)、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4)、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5)、《三国演义》是***古典四大名著之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

(6)、广告黑鲨一键重装系统,无需光驱或U盘,无需电脑基础知识,操作省心,0费用,0丢包,极加速!

(7)、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也不为过。

(8)、待到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于长江之上击溃曹操,这里对双方的兵力《三国演义》也有过度夸张成分,据正史记载,曹操南下时兵力统共不过二十万,远远没有演义中所说的八十万之多。

(9)、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

(10)、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11)、《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12)、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小说。

(13)、《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演义》,为了顺口,流传中去了一个“志”字。

(14)、由于三国鼎立,“人谋”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国时期人物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智慧谋略,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多启发。这就是三国故事历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

(15)、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6)、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17)、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18)、这些农户都是听过刘备的大名的,豫州刘备每到一个地方,基本上每一个百姓都争着抢着要给他吃的,而其中就要到了一个猎户家,这家家主名字叫刘安,但是遇到战争年代,猎户也没啥好招待,但刘备可是深得民心的人物,这种贵客,怎么都得好好款待,再没有像样的食物的情况下,刘安就做出了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

(19)、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作者极力讴歌维护的理想的高大上集团,却无情地失败了,等于是价值的终极端被撕毁了。刘备的死、关羽的死、张飞的死、诸葛亮的死,这些章节的文字都能显示出作者的叹息之情,甚至还是书的高潮部分。

(20)、真相:曹操派兵追击刘备,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战败,连妻子和孩子都顾不上,逃走了。士兵向刘备报告说,看到赵云往北走了……赵云不是去投降,而是杀回去救刘备的太太和儿子。他冲入重围,保护甘夫人和刘禅脱险。

(1)、《三国演义》在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上,有着很明显的倾向性,即“拥曹反刘”的倾向,全书的节奏主要沿着蜀汉走,诸如第一回就是刘关张闪亮登场。在作者看来,蜀汉集团就是价值取向的终极。

(2)、对于蜀汉的“五虎上将”,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么一说,只是在刘备夺取益州称汉中王后,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为前、后、中、左、右军统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他们五人编在一起列为一传,后人因此有了“五虎上将”一说。

(3)、首先,司马懿在魏明帝时期才在朝中真正掌握足够的话语权,这时的魏明帝曹叡年仅20岁,而司马懿已年近他既不知道魏明帝会走在自己前面,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托孤大臣。 所以在魏明帝一朝,司马懿还是做着一个臣子应当做的事情,史料中看不到他有一丝二心。

(4)、真相:赤壁之战相持阶段,一天,孙权借着雾气,坐着小船渡过长江,来到曹操的水寨,查看敌情。孙权的小船很快被曹军发现了。曹操怕孙权有埋伏,命令弓箭手向小船射箭。孙权的小船靠近曹营的这边中箭太多,船身都倾斜了。孙权下令掉转船头,继续受箭。等到两边重量差不多,他从容下令返航。

(5)、首先是“十常侍”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把曹节、侯览等不符合时间线的太监纳入“十常侍”的队伍中,以此来强调东汉末年朝局的混乱。

(6)、《三国演义》中的“三英”即指刘备、关羽、张飞哥仨,实际上吕布是被孙坚所打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